項目申報解答專區
11月25日截止!2022年蘇州市各地區服務型制造示范申報條件范圍和認定時間流程指南
本文將為大家2022年蘇州市服務型制造示范申報條件范圍和認定時間流程等內容,詳情如下,有問題的可以免費咨詢小編為您解答指導!
政策指導免費電話:19855109130(可加v),0551-65300586
蘇州市服務型制造示范申報條件范圍
一、申報范圍
市級服務型制造示范申報包括示范企業和示范平臺兩個類別。其中:
示范企業主要面向定制化服務、供應鏈管理、檢驗檢測認證服務、全生命周期管理、總集成總承包、節能環保服務、生產性金融服務及其他服務型制造創新模式開展申報。示范平臺主要面向定制化服務、供應鏈管理、共享制造、檢驗檢測認證服務、全生命周期管理、總集成總承包、節能環保服務、生產性金融服務及其他服務型制造創新模式開展申報。
示范企業申報主體為制造業企業。示范平臺申報主體為從制造業企業衍生出的服務平臺,或第三方專業服務平臺,包括應用服務提供商。
優先鼓勵終端產品制造企業向服務型制造轉化。
優先鼓勵有條件的行業標桿企業依托自身技術和管理優勢,輸出解決方案和管理經驗,對外提供服務。
優先鼓勵大中型企業剝離軟件開發、系統集成、信息服務等技術服務,成立獨立法人實體,面向蘇州市制造業企業提供專業服務。
二、申報條件
1.申報主體應在蘇州市行政區域內注冊滿兩年,具有獨立法人資格,運營和財務狀況良好,自2021年1月1日起未發生重大質量、環保或安全事故,沒有違法行為或涉嫌違法正在接受審查的情況。
2.申報主體符合“服務型制造重點領域說明”(附件1),并滿足“蘇州市服務型制造示范申報條件”(附件2)。
蘇州市服務型制造示范申報時間流程
1.請申報主體按要求提供《蘇州市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平臺)申報材料》等相關內容(附件3)。申報主體須對填報材料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負責。
2.請各縣級市(區)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負責申報材料匯總、審核,并填寫《蘇州市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平臺)推薦匯總表》(附件4)。各縣級市(區)可推薦示范企業不超過5個,示范平臺不超過3個。
3.企業申報截止日期為2022年11月25日。各縣級市(區)工信主管部門初審并行文截止時間為2022年11月30日。逾期不予受理。相關材料一式兩份并報送至蘇州市工信局技術創新處。
4.對于入選的市級服務型制造示范,我局將從中擇優推薦申報國家級和省級服務型制造示范。
附件1:服務型制造重點領域說明
(一)工業設計服務。實施制造業設計能力提升專項行動,加強工業設計基礎研究和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建立開放共享的數據資源庫,夯實工業設計發展基礎。創新設計理念,加強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應用,支持面向制造業設計需求,搭建網絡化的設計協同平臺,開展眾創、眾包、眾設等模式的應用推廣,提升工業設計服務水平。推進設計成果轉化應用,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完善工業設計人才職業發展通道,構建設計發展良好生態。
(二)定制化服務。綜合利用5G、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建立數字化設計與虛擬仿真系統,發展個性化設計、用戶參與設計、交互設計,推動零件標準化、配件精細化、部件模塊化和產品個性化重組,推進生產制造系統的智能化、柔性化改造,增強定制設計和柔性制造能力,發展大批量個性化定制服務。
(三)供應鏈管理。支持制造業企業合理安排工廠布局,優化生產管理流程,建設智能化物流裝備和倉儲設施,促進供應鏈各環節數據和資源共享。支持有條件的制造業企業面向行業上下游開展集中采購、供應商管理庫存(VMI)、精益供應鏈等模式和服務,建設供應鏈協同平臺,推動供應鏈標準化、智能化、協同化、綠色化發展。鼓勵發展供應鏈服務企業,提供專業化、一體化生產性服務,形成高效協同、彈性安全、綠色可持續的智慧供應鏈網絡。
(四)共享制造。積極推進共享制造平臺建設,把生產制造各環節各領域分散閑置的資源集聚起來,彈性匹配、動態共享給需求方。鼓勵企業圍繞產業集群的共性制造需求,集中配置通用性強、購置成本高的生產設備,建設提供分時、計件、按價值計價等靈活服務的共享制造工廠,實現資源高效利用和價值共享。創新資源共享機制,鼓勵制造業企業開放專業人才、倉儲物流、數據分析等服務能力,完善共享制造發展生態。
(五)檢驗檢測認證服務。鼓勵發展面向制造業全過程的專業化檢驗檢測認證服務提供商,加強檢驗檢測認證服務機構的資質管理和能力建設,提升檢驗檢測認證服務能力。鼓勵有條件的制造業企業開放檢驗檢測資源,參與檢驗檢測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鼓勵有條件的認證機構創新認證服務模式,為制造企業提供全過程的質量提升服務。推進檢驗檢測認證服務標準體系建設,加強相關儀器設備和共性技術研發,發展工業相機、激光、大數據等新檢測模式,提高檢驗檢測認證服務水平。
(六)全生命周期管理。鼓勵制造業企業以客戶為中心,完善專業化服務體系,開展從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安裝調試、交付使用到狀態預警、故障診斷、維護檢修、回收利用等全鏈條服務。圍繞提升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維護檢修水平,拓展售后支持、在線監測、數據融合分析處理和產品升級服務。建設貫穿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平臺、產品數字孿生體等,提高產品生產數據分析能力,提升全生命周期服務水平。
(七)總集成總承包。鼓勵制造業企業提高資源整合能力,提供一體化的系統解決方案,開展總集成總承包服務。支持制造業企業依托核心裝備、整合優質產業資源,建設“硬件+軟件+平臺+服務”的集成系統,為客戶提供端到端的系統集成服務。支持有條件的制造業企業發展建設-移交(BT)、建設-運營-移交(BOT)、建設-擁有-運營(BOO)、交鑰匙工程(EPC)等多種形式的工程總承包服務,探索開展戰略和管理咨詢服務。
(八)節能環保服務。鼓勵制造業企業加大節能環保技術和產品研發力度,逐步開展產品回收及再制造、再利用服務,節約資源、減少污染,實現可持續發展。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發展節能診斷、方案設計、節能系統建設運行等服務。繼續發展專業化節能服務公司,鼓勵有條件的制造業企業提供節能環保服務。引導制造業企業與專業環保治理公司合作,開展污染防治第三方治理、合同水資源管理等新型環保服務。
(九)生產性金融服務。鼓勵融資租賃公司、金融機構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為生產制造提供融資租賃、賣(買)方信貸、保險保障等配套金融服務。支持領軍企業整合產業鏈與信息鏈,發揮業務合作對風險防控的積極作用,配合金融機構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提高上下游中小企業融資能力。支持有條件的制造業企業利用債券融資、股權融資、項目融資等多種形式,強化并購重組等資本運營,推動企業轉型升級。支持開展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金融服務新模式。
(十)其他創新模式。鼓勵和支持制造業企業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構建開放式創新平臺,發展信息增值服務,探索和實踐智能服務新模式,大力發展制造業服務外包,持續推動服務型制造創新發展,促進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
附件2:市級服務型制造示范申報包括示范企業和示范平臺兩個類別
一、蘇州市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申報條件
積極鼓勵制造業企業順應發展趨勢,從提供產品向提供產品和服務轉變,推動服務模式創新,不斷增加服務要素在投入和產出中的比重,創新多種形式“產品+服務”經營模式。
1.申報主體應為蘇州市內依法注冊的制造業企業,具有獨立法人資格,截至2022年10月31日正常經營須滿2年,財務狀況良好。擁有自主品牌或自主生產的核心產品,企業組織結構健全,申報主體自2020年1月1日起至今,未發生重大質量、環保或安全事故,沒有違規違法行為或涉嫌違法正在接受審查的情況。
2.申報主體應具有鮮明對外提供服務的特點,符合申報領域明確的方向與要求,服務型制造能力明顯。具有一定的生產經營規模和良好的盈利能力,2021年企業營業收入不低于3000萬元(不含稅,以財務年報為準),直接服務收入不低于200萬或綜合服務收入占比不低于30%。(收入測算方式參見說明,需提供計算方式。)
3.申報主體服務型制造發展符合國家、省、市服務型制造發展方向,在本行業或行業細分領域內,其生產技術與工藝,服務能力與水平等具有一定的優勢,企業通過戰略規劃、組織保障、技術創新、流程再造、市場拓展、人才培養等措施進行服務型制造轉型升級,并取得顯著成效。
4.申報主體對照“服務型制造重點領域說明”,選擇其中一個領域申報,并圍繞申報領域提供2020年1月1日起至今(以合同簽訂日期為準)3個及以上的對外服務應用案例(本地應用案例優先),并提供服務合同和發票等佐證材料。
二、蘇州市服務型制造示范平臺申報條件
1.申報主體應在蘇州市行政區域注冊。
2.申報主體擁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并對外運營的服務平臺,平臺主要服務對象是制造業企業。平臺的成立和運營時間須滿2年,在服務體系、服務內容、服務模式等方面已經取得一定成果。通過平臺提供的服務,能夠有效提升制造效率和能力,有效降低企業間交易成本和合作風險。
3.申報主體具有一定的生產經營規模和良好的盈利能力,2021年營業收入不低于500萬元(不含稅,以財務年報為準)。
4.申報主體對照“服務型制造重點領域說明”,選擇其中一個領域申報,并圍繞申報領域提供2020年1月1日起至今(以合同簽訂日期為準)的10個及以上的對外服務應用案例(本地應用案例優先),并提供服務合同和發票等佐證材料。
綜合服務收入測算方式說明
企業的綜合服務收入可包括對外提供服務的直接收入加上提供產品服務解決方案的間接收入。
(1) 直接服務收入測算:(需提供稅率6%的發票佐證)
①遠程運維、故障預警等數字化服務的運營費用;
②系統全生命周期各個環節涉及服務的直接收入(既包括企業基于自身產品延伸出的服務收入,也包括企業以客戶需求為導向提供解決方案獲得的服務收入。企業所提供的服務包括但不限于:設計與定制服務、物流倉儲服務、零售和分銷服務、安裝及培訓服務、產品維修和客戶服務、處置和改裝服務、咨詢服務、檢驗檢測服務、質量控制服務、管理及運營服務、金融服務、專利獲得的收入、共享產線、共享供應鏈的服務收入等);
③按使用量收費(從一次性收費轉變為長期按使用量計費的收費方式)
服務收入=使用量(時間、次數、流量等)﹡單位使用量。
④ 其他直接服務收入
(2) 間接服務收入測算:
①個性化定制產品的服務收入:相較傳統大規模制造產品,個性化定制產品的增值溢價部分,服務收入可估算為:個性化定制產品的價值減去相對應的大規模制造的普通產品(市場同類產品均價);
②產品系統集成解決方案的服務收入:一般企業的總集成總承包(BT、BOT,不包含后市場服務的交鑰匙工程)。其商業模式主要是售賣產品系統,相較于傳統售賣產品,包含了針對于特定需求的集成能力,會產生增值溢價。服務收入可估算為:系統整體的總收入減去系統內部的所有產品收入總和;
③基于備品備件的售后服務收入=提供備品備件服務的總收入減去售賣備品備件產品自身的收入;
④客戶支持協議的服務收入(由企業與客戶制定服務等級協議,然后簽訂合同),該協議的服務收入可估算等于協議整體的總收入減去內部的所有產品收入總和。
⑤ ……
(3) 綜合性服務收入測算方式:以上兩種方式中的服務可按不同業務流程階段合理疊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