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申報解答專區
江蘇省13市96區參與2022國家綠色數據中心申報的條件、程序、要求
江蘇省13市96區參與2022國家綠色數據中心申報的條件、程序、要求
江蘇省13市96區【包括:南京市、玄武區、秦淮區、建鄴區、鼓樓區、棲霞區、雨花臺區、江寧區、浦口區、六合區、溧水區、高淳區、江北新區;徐州市、鼓樓區、云龍區、賈汪區、泉山區、銅山區、豐縣、沛縣、睢寧縣、新沂市、邳州市;連云港市、連云區、海州區、贛榆區、東??h、灌云縣、灌南縣;宿遷市、宿城區、宿豫區、沭陽縣、泗陽縣、泗洪縣;淮安市、淮安區、淮陰區、清江浦區、洪澤區、漣水縣、盱眙縣、金湖縣;揚州市、廣陵區、邗江區、江都區、寶應縣、儀征市、高郵市;鹽城市、亭湖區、鹽都區、大豐區、響水縣、濱??h、阜寧縣、射陽縣、建湖縣、東臺市;南通市、崇川區、通州區、如東縣、啟東市、如皋市、海門區、海安市;泰州市、海陵區、高港區、姜堰區、興化市、靖江市、泰興市;蘇州市、虎丘區、吳中區、相城區、姑蘇區、吳江區、常熟市、張家港市、昆山市、太倉市;常州市、天寧區、鐘樓區、新北區、武進區、金壇區、溧陽市;無錫市、錫山區、惠山區、濱湖區、梁溪區、新吳區、江陰市、宜興市;鎮江市、京口區、潤州區、丹徒區、丹陽市、揚中市、句容市】參與2022國家綠色數據中心申報的條件、程序、要求及“國家綠色數據中心評價指標體系”和《國家綠色數據中心自評價報告》填報指南如下:
政策解答指導:15005600923
一、江蘇省13市96區參與2022國家綠色數據中心申報條件
(一)數據中心所有者具有獨立法人資格,數據中心產權清晰,具有明確、完整的物理邊界,擁有獨立的供配電和制冷系統,且截至申報日已全系統連續穩定運行1年以上。
(二)符合國家新型基礎設施綠色高質量發展有關規劃和布局要求,實現集約化、綠色化、智能化建設,優先推薦位于國家算力樞紐及國家數據中心集群范圍內的數據中心。
(三)機柜資源、算力負荷、網絡資源等算力資源利用水平處于行業內先進水平,算力算效水平高。
(四)能源利用效率高,電能利用效率原則上應達到《數據中心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GB40879)中的2級及以上水平,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較高。
(五)綠色低碳發展水平高,建立并實施綠色采購制度,開展綠色運維,積極提供綠色公共服務,能夠協同帶動產業鏈供應鏈綠色供給能力提升。
(六)近三年有下列情況的,不得申報國家綠色數據中心:未正常經營生產的;發生安全(含網絡安全、數據安全、生產安全等)、質量、環境污染等事故以及偷漏稅等違法違規行為的(以“信用中國”、“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及工業和信息化部行政處罰決定為準);在國務院及有關部門相關督查工作中被發現存在嚴重問題的;被列入工業節能監察整改名單且未按要求完成整改的;失信被執行人等。
二、江蘇省13市96區參與2022國家綠色數據中心申報程序
(一)各數據中心對照《國家綠色數據中心評價指標體系》開展創建和自評價(見附件2)。達到國家綠色數據中心要求后,數據中心可委托符合條件的第三方評價機構開展現場評價及出具第三方評價報告(見附件3)。第三方評價機構應參照《綠色制造體系評價參考程序》(工信廳節函〔2017〕564號)開展獨立評價,并對評價結果的真實性負責。
(二)省級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會同通信管理局及相關部門組織本地區有關單位(包括屬地內中央企業及其下屬單位)進行申報,并對數據中心自評價報告、第三方評價報告等材料進行評估確認,擇優向工業和信息化部推薦。
(三)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廣播電視網絡集團有限公司所屬數據中心由集團公司擇優向工業和信息化部推薦。
(四)銀行保險機構所屬數據中心由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另行通知,并由其擇優向工業和信息化部推薦。
(五)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相關部門組織專家對推薦材料進行評審,必要時可進行現場抽查,擇優確定2022年度國家綠色數據中心名單并按程序發布。
三、江蘇省13市96區參與2022國家綠色數據中心申報具體要求
(一)請各省級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于2022年12月16日前將《國家綠色數據中心推薦匯總表》(見附件4)及各單位申報材料(紙質版一式兩份)報送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電子版通過“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管理平臺”同步報送。
(二)各省級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要會同相關部門加大國家綠色數據中心宣傳推廣。通過案例宣傳、現場會、“節能服務進企業”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推廣先進經驗,帶動數據中心綠色低碳發展。
(三)各省級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要會同相關部門加強對國家綠色數據中心名單單位的指導和管理,對不再符合評價要求的單位應及時向工業和信息化部報送有關情況,工業和信息化部將聯合相關部門根據實際情況動態調整國家綠色數據中心名單。
國家綠色數據中心評價指標體系
一、評價指標體系
國家綠色數據中心評價指標體系包括能源高效利用、綠色低碳發展、科學布局及集約建設、算力資源高效利用等方面15個指標。
二、指標說明及評分規則
綠色數據中心各評價指標的的具體指標說明及評分規則如下。
(一)能源高效利用
1.電能利用效率
1.1指標說明
所申報數據中心電能利用效率情況。
1.2評分規則
總分40分。
依據《數據中心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GB40879)規定的“標準能耗測量方法”規定的“測試與計算方法”進行的連續一年不間斷測試所獲得的全年數據中心總電能消耗及信息設備電能消耗實際測量數據進行計算。
所申報數據中心全年數據中心總電能消耗實際測量數據與信息設備電能消耗實際測量數據的比值高于1.40,該項指標不得分;比值等于1.40,該項指標得20分;比值相比1.40每低0.01,該項指標得分對應在20分基礎上增加1分,最高不超過40分(說明:公共機構、金融領域所申報數據中心如規模小于3000標準機架,得分所依據比值起始計算值為1.50)。
實際測試可選取上述兩項標準其中一項且僅一項標準執行即可,但需在相關報告中注明所依據標準及數據中心計量點設置情況。本文件其他部分不再詳述相關測試方法。
2.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
2.1指標說明
所申報數據中心應用可再生能源電力情況。
2.2評分規則
總分10分。
所申報數據中心依據《數據中心資源利用第4部分:可再生能源利用率》(GB/T32910.4-2021)計算連續一年內可證明的可再生能源電力應用量與連續一年數據中心總電能消耗實際測量數據的比值,比值達到X的得2分,比值相比X每增加1個百分點,得分加0.1分,最高得10分;比值低于20%的不得分。可再生能源利用目標X由所申報數據中心根據所在省(區、市)上一年度可再生能源消納權重確定,消納權重20%的,X等于消納權重;消納權重少于20%的,X等于20%(例:A數據中心所在省上一年度可再生能源消納權重為30%,則A數據中心的X為30%;B數據中心所在省上一年度可再生能源消納權重為15%,則B數據中心的X為20%)。
所申報數據中心計算連續一年內在中國綠色電力證書認購平臺上所認購綠色電力證書代表電量與連續一年數據中心總電能消耗實際測量數據的比值,比值大于0得1分,達到2%得2分,比值相比2%每增加0.1個百分點,得分加0.1分,最高得5分。
以上2項得分相加為本指標項得分,最高得10分。
3.單位信息流量綜合能耗下降水平
3.1指標說明
所申報數據中心單位信息流量綜合能耗下降情況。
3.2評分規則
總分2分。
計算所申報數據中心年度單位信息流量綜合能耗較上一年度單位信息流量綜合能耗降低的幅度,比值不小于4.5%的得2分,否則不得分(如因年度信息流量極低原因無法計算單位信息流量綜合能耗年度下降幅度,提出佐證并經認定后,可申請直接得2分)。
單位信息流量綜合能耗下降幅度按照公式“1-J1/J2”計算。式中J1和J2為申報年度及上一年度單位信息流量綜合能耗。
年度單位信息流量綜合能耗按公式J=A(H+I)計算得出。
式中:
A為連續一年數據中心總電能消耗實際測量數據,單位為kW·h。
H為連續一年數據中心通過網絡從外部接收數據總和,單位為Mb;
I為連續一年數據中心通過網絡向外部發送數據總和,單位為Mb。
4.能源利用智慧管控水平
4.1指標說明
所申報數據中心在能源利用智慧管控方面所達到水平。
4.2評分規則
總分7分。
所申報數據中心滿足《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通則》(GB17167)要求及能耗測量需求,并定期開展計量器具檢定校準的得1分。
所申報數據中心具有基礎設施能耗統計分析制度,獎懲辦法和長效考評機制,并有效實施,取得可佐證的良好效果得1分。
所申報數據中心將信息設備的風扇、電源等運行情況及各類處理器(如:CPU、GPU等)、存儲等資源利用情況納入數據中心能耗監控和管理范圍,利用智能化管控手段實現信息設備等算力設施全節點與數據中心基礎設施聯動節能,取得可佐證的良好效果得4分。
所申報數據中心具有創新計費模式或管理制度,引導基礎設施租賃用戶或信息設備管理部門提升信息設備能效水平,并有效實施,取得可佐證的良好效果的得1分。
以上各項得分相加為本指標項得分,最高得7分。
5.余熱余冷利用水平
5.1指標說明
所申報數據中心多種形式利用余熱余冷情況。
5.2評分規則
總分4分。
所申報數據中心在自有場所建設有余熱余能回收利用系統,回收余熱實際獲得可佐證的良好應用,得3分。
所申報數據中心實現對工業余熱余冷、液化天然氣(LNG)氣化站余冷等規模應用,得3分。
以上各項得分相加為本指標項得分,最高得4分。
(二)綠色低碳發展
6.水資源利用水平
6.1指標說明
所申報數據中心水資源利用情況。
6.2評分規則
總分5分。
計算所申報數據中心連續一年水資源消耗量與連續一年數據中心信息設備電能消耗實際測量數據比值,比值不高于1.6L/kW·h的得1分,以后比值相比1.6L/kW·h每降低0.1L/kW·h,得分加0.4分,最高得5分。
水資源消耗量為所申報數據中心使用城市市政供水量與在符合國家相關管理規定前提下所采用地下水、江河湖水等自然水體量的總和。
7.綠色采購水平
7.1指標說明
所申報數據中心綠色采購總體情況。
7.2評分規則
總分5分。
所申報數據中心建立明確的綠色采購制度,優先采購節能、節水、低碳、資源綜合利用等綠色產品,在所有采購行為中均嚴格執行綠色采購制度的得1分,否則不得分。
所申報數據中心積極選用近3年《國家綠色數據中心先進適用技術產品目錄》《國家通信業節能技術產品推薦目錄》等所推薦節能技術產品,選用5種的得1分,以后每增加1種得1分,最高得4分,否則不得分。
所申報數據中心直接使用或包含在其他設備內的各類電機、泵、風機、壓縮機均為能效等級1級產品的得2分。否則不得分。
以上3項得分相加為本指標項得分,最高得5分。
8.綠色運維水平
8.1指標說明
所申報數據中心綠色運維總體情況。
8.2評分規則
總分5分。
所申報數據中心對基礎設施能定期進行檢查和維護,保證設備運行于最優工況,得1分,否則不得分。
所申報數據中心建立有可追溯的電器電子產品管理檔案,對報廢設備、電器電子產品進行識別,并有具體再利用措施,包括自我利用和與產品生產企業、有相應資質的回收企業共同建立的廢舊電器電子產品回收體系等,得2分,否則不得分。
所申報數據中心充分識別并依照國家及地方相關管理規定妥善處理日常運行維護、檢修等產生的各類可能對環境產生不良影響的廢棄物,廢棄物產生及處理過程有完整記錄,得1分,否則不得分。
所申報數據中心積極采取雨水收集、自身運行產生污水回收處理再利用、引入市政中水等方式,并實現規?;瘧?,有效減少水資源消耗,得1分,否則不得分。
以上各項得分相加為本指標項得分,最高得5分。
9.綠色化改造提升情況
9.1指標說明
所申報數據中心持續開展綠色化改造提升情況。
9.2評分規則
總分3分。
所申報數據中心近兩年內自行實施節能與綠色化改造提升并取得可佐證的實效,得1分。
所申報數據中心近兩年內響應《工業節能診斷服務行動計劃》(工信部節函〔2019〕101號),自愿接受節能診斷服務,依據診斷結果開展節能與綠色化改造并取得可佐證的實效,得3分,否則不得分。
以上各項得分相加為本指標項得分,最高得3分。
10.綠色公共服務水平
10.1指標說明
所申報數據中心提供綠色公共服務情況。
10.2評分規則
總分3分。
所申報數據中心通過積極參加“節能服務進企業”活動或參與綠色低碳發展相關標準編制等方式,協助推廣節能與綠色低碳技術,分享綠色發展經驗,助力數據中心行業綠色低碳發展,可提供相關材料佐證,每參與1項活動或標準編制的得1分,最高得3分。
(三)科學布局及集約建設
11.科學布局水平
11.1指標說明
所申報數據中心符合國家數據中心建設布局相關政策導向情況。
11.2評分規則
總分3分。
所申報數據中心為已批復國家樞紐節點內建設的數據中心,得3分,在國家樞紐節點外,但在可再生能源充足、氣候適宜的一類地區(地區分類依據《關于數據中心建設布局的指導意見》(工信部聯通〔2013〕13號))建設的數據中心,得2分。
落實《“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國發〔2021〕29號)提出的“社會服務數字化提升工程”和“新型智慧城市和數字鄉村建設工程”,為公共機構、金融機構等提供服務的數據中心,得3分。
所申報數據中心為數據中心企業在西部風光資源富集、氣候適宜的地區布局建設,承接東部地區有關后臺加工、存儲備份等非實時算力需求的數據中心,得3分。
所申報數據中心為面向本地區業務需求,具有地方特色、服務本地、規模適度的數據中心,或為在一線城市周邊地區建設,并承接城市外溢需求,屬于熱數據聚集區的數據中心,或為用于滿足實時性要求高的業務需求,且端到端單向網絡時延原則上在10ms范圍內的城市內部數據中心,得2分。
以上各項得分相加為本指標項得分,最高得3分。不屬于以上范疇數據中心得0分。
12.集約建設水平
12.1指標說明
所申報數據中心符合國家數據中心集約建設相關政策導向情況。
12.2評分規則
總分3分。
所申報數據中心規模為3000個標準機架(說明:標準機架定義及數據中心規模劃分依據《關于數據中心建設布局的指導意見》(工信部聯通〔2013〕13號))以上的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得3分。
所申報數據中心用于支撐公共事務、金融業務并獲得公共機構及金融業務相關主管部門認可的數據中心,得3分。
所申報數據中心為對“老舊小散”存量數據中心基礎設施資源整合后集約建設使用的數據中心,得3分。
所申報數據中心建設選址為具備條件的閑置工業廠房,或為利用可充分發揮氣候水文和地形地貌等自然條件天然優勢,因地制宜促進數據中心節能降耗的山洞、山體間埡口、海底、河流湖泊沿岸等特殊地理條件建設的數據中心,得2分。
以上各項得分相加為本指標項得分,最高得3分。不屬于以上范疇數據中心得0分。
(四)算力資源高效利用
13.機柜資源利用水平
13.1指標說明
所申報數據中心機柜資源利用情況(說明:本文件中機柜及機架含義相同)。
13.2評分規則
總分4分。
所申報數據中心已上電應用機柜占用機房面積應不小于機房總面積50%,在此前提下,安裝信息設備占用空間不低于機柜內可安裝信息設備空間80%的機柜數量占所申報數據中心總安裝機柜數量比值達到50%,得2分;以后該數量比值每提高1%加0.1分,最高得4分。否則不得分。
14.算力負荷利用水平
14.1指標說明
所申報數據中心信息設備等算力資源可利用負荷的利用水平。
14.2評分規則
總分3分。
所申報數據中心連續一年(說明:本文件內提及的“連續一年”均為同一測試周期)內數據中心機柜年均用電功率平均值與數據中心機柜標稱功率(說明:也被稱為設計功率)平均值的比值達到30%,得1分,以后該比值每提高1.5%加0.1分,最高得3分。
其中,連續一年內數據中心機柜年均用電功率平均值按照公式計算得出。
式中:
C為數據中心連續一年內數據中心機柜年均用電功率平均值,單位為kw;
B為連續一年數據中心信息設備電能消耗實際測量數據,單位為kW·h;
D為所申報數據中心總安裝機柜數。
連續一年數據中心信息設備電能消耗實際測量數據測試方法見本文件6.2條。
數據中心機柜標稱功率平均值按照公式計算得出。
式中:
E為所申報數據中心機柜標稱功率平均值,單位為kw;
F為所申報數據中心機柜標稱功率總和,單位為kw;
D為所申報數據中心總安裝機柜數。
15.網絡資源利用水平
15.1指標說明
所申報數據中心已安裝網絡資源利用情況。
15.2評分規則
總分3分。
所申報數據中心年度網絡每秒平均流量數值與數據中心所安裝網絡帶寬總和數值比值達到30%,得1分,以后該比值每提高1%加0.1分,最高得3分。
年度網絡每秒平均流量按照公式G=(H+I)÷8760÷3600計算得出。
*公式中:
G為年度網絡每秒平均流量,單位為Mbps;
H為連續一年數據中心通過網絡從外部接收數據總和,單位為Mb;
I為連續一年數據中心通過網絡向外部發送數據總和,單位為Mb。
《國家綠色數據中心自評價報告》填報指南
一、填寫說明
(一)申報企業應當準確、如實填報。
(二)“申報單位”應填寫單位全稱,并與公章內容一致。
(三)如所申報數據中心自身為獨立法人,應以該數據中心法人作為申報單位。
(四)如所申報數據中心為某數據中心或某數據中心園區內的一部分,申報數據中心名稱中應包含對該具體部分的明確界定。
(五)所申報數據中心應確保在自評價報告、第三方評價報告、國家綠色數據中心推薦匯總表中數據中心名稱一致。
(六)本報告中有關項目頁面不夠時,可另加附頁。
(七)自評價報告應按照規定格式填寫,提供紙質版一式兩份、電子版一份(推薦采用光盤或優盤存儲并粘于紙質版封面內方式同步提供)。紙質版使用A4紙打印,于左側膠裝成冊并加蓋公章和騎縫章。電子版中應包含自評價報告的DOC文檔格式、DOCX文檔格式或WPS文檔格式文件以及包含附件并加蓋公章和騎縫章后全套紙質版自評價報告逐頁掃描內容的單一PDF格式文件。
二、基本信息
(一)申報單位基本情況
1.單位名稱
2.注冊地址
3.統一社會信用代碼
4.單位性質(根據營業執照填寫)
5.聯系地址、聯系人、聯系電話、電子郵件
6.主營業務
7.近三年主營業務收入、近三年凈利潤
8.已獲頒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情況、許可證類別、頒發機關許可證號
9.單位簡介(至少應包含:成立時間,是否上市企業,股權組成,在數據中心領域開展業務情況,人員規模,業務模式,已設立分支機構情況等,500字以內)
10.數據中心產權情況(包含:申報單位與申報參評數據中心產權權屬關系,以及其資產權屬構成)
(二)數據中心基本信息
1.數據中心名稱(如為數據中心一部分參評應明確標明參評部分名稱)
2.數據中心名地址
3.業務直接主管部門、同意建設批復部門
4.數據中心負責人、聯系人、電子郵件、聯系電話
5.動工建設時間、投入使用時間
6.數據中心業務模式【□機柜租賃□自用□其它(請注明)】
7.業主所屬領域【□生產制造□通訊□互聯網□公共機構□能源□金融□電子商務□其他】
8.數據處理業務方向
9.建筑形式【□多棟建筑□獨立建筑□建筑的一部分□其它(請注明)】
10.數據中心等級【□A級□B級□C級(參考標準是什么)】
11.設計單位主要施工/建設單位
12.數據中心總建筑面積(包含機房和所有配套設施、運維人員辦公室等)(平方米)(如為部分參評,此處填所在數據中心總體情況)參評部分總建筑面積(平方米)(如為全部參評,重復上欄內容即可)
13.機房總面積(安裝機柜部分建筑面積)(平方米)(以下皆為參評部分實際情況)
14.設計可安裝機柜總數、實際安裝機柜數上電機柜總數
15.上電機柜總設計功率(千瓦)上電機柜設計功率分布情況
16.年度總電能消耗(萬千瓦時)、年度信息設備電能消耗(萬千瓦時)
17.設計電能利用效率、(PUE)年度實際電能利用效率(PUE)
18.已安裝信息處理設備總數量安裝網絡總帶寬(Mb)
19.年度從外部接收數據總和(Mb)、年度從外部接收數據總和(Mb)
20.水資源全年消耗量(噸)、余熱余冷全年利用量、水資源回收量(噸)各類電機、泵、風機、壓縮機能效等級情況
21.年度可再生能源應用量(萬千瓦時)、年度認購綠色電力證書代表電量(萬千瓦時)
22.節能技術產品
23.應用數量所應用節能技術產品、名稱
24.數據中心平面簡圖、數據中心供配電系統組成拓撲簡圖
(三)電量計量
1.依據標準:
《數據中心資源利用第3部分:電能能效要求和測量方法》(GB/T32910.3)
《數據中心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GB40879)
2.計量點設置簡圖
3.計量器具配備情況及檢定校準情況簡要說明
3.年用電總體情況年度內總用電量多少度,其中空調、照明系統及其他系統(除IT設備外)年用電量多少度,信息設備年用電量多少度。
(四)建筑結構(特殊情況請說明)
1.結構形式:□鋼結構□鋼混結構□其它(請注明)
2.外墻形式:□水泥□玻璃幕墻□彩鋼板□塑鋼板□鋁塑板□其他
3.墻體保溫:□巖棉□無保溫□其它(請注明)外窗□有□無
4.地板形式:□防靜電地板□其他(請注明)
5.地板保溫:□有□無地板高度(單位:厘米)
6.吊頂高度(單位:米)
7.樓層梁下凈高(單位:米)
8.綜合布線走線方式:□上走線□下走線
9.電纜走線方式:□上走線□下走線
10.其他補充說明
(五)信息系統基本情況
1.設備類別(如計算類、存儲類等類別)
2.標稱功率
3.能效情況
4.數量
5.IT系統先進管理技術
6.其他說明情況
(六)空調系統
1.冷源方式
2.室外機位置
3.制冷總功率
4.冷量傳輸方式
5.室內機形式
6.室內送回風方式
7.IT設備散熱方式
8.加濕方式
9.冷熱通道
10.其它需要說明的情況(包括冷源、制冷機組、冷卻塔、水泵以及應用的制冷系統節能技術等)
(七)供配電系統
1.市電引入情況
2.內部供電形式
3.后備電源情況
4.UPS使用情況
5.UPS類型
6.梯級利用鋰離子電池容量
7.電池總容量
8.其它需要說明的情況(包括市電引入、直流供電技術、應用的節能供電技術、錯峰用電、電池管理系統、新型的儲能技術等情況)
(八)智能化系統
1.是否具有能源管理信息化系統
2.已安裝智能化系統的實現功能和供應廠商
3.其它需要說明的情況
(九)自建清潔能源利用系統
1.清潔能源利用形式
2.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利用形式
3.余熱余能回收利用系統形式
4.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利用量
5.余熱余能回收利用量
6.其它需要說明的情況
(十)設備設施管理
1.水處理設施
2.水資源再利用情況
3.主要用水器具情況
4.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設備產生種類
5.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設備回收處理情況
6.廢棄油液種類
7.廢棄油液處理情況
8.制冷劑種類
9.制冷劑處理情況
10.其他廢棄物種類
11.其他廢棄物處理情況
(十一)開展的節能診斷、第三方認證、第三方評測等情況
闡述認證/評測的類別、時間,以及認證/評測機構
三、綠色數據中心建設相關情況
(一)數據中心基本情況
對照《國家綠色數據中心評價指標體系》,簡要介紹參評數據中心所屬領域、地理位置、氣候類型、總占地面積、總建筑面積、參評部分建筑面積、參評部分機房面積,參評部分上電機柜數量、上電機柜設計功率分布情況、業務類型、數據業務方向、年總用電量、等基本情況,以及科學布局及集約建設、算力資源高效利用、能源高效利用、綠色低碳發展各方面、各指標實際情況(無需在此列出所得分數)??蛇m當配有數據中心外景圖、效果圖等圖片。
(二)綠色數據中心建設情況(1000字以內)
簡要介紹在綠色數據中心建設方面開展的具體工作、取得效果、相關經驗及取得的總體成績??傮w成績應包含有電能利用效率提升情況。具體工作及經驗應不少于三項,要求突出建設亮點,效果要求量化。為更好體現工作內容和取得效果,應適當配有對應圖表。
四、綠色數據中心自評表
依據數據中心情況,進行自評價工作并填寫附表。
五、附件清單
(一)營業執照復印件(必要);
(二)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復印件(如有);
(三)相關主管部門允許數據中心開展建設的批復(必要);
(四)申報數據中心財產權屬相關證明(必要);
(五)能源和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證書(如有);
(六)申報數據中心已獲得的地方、行業節能環保相關獎勵證書(如有)。
包括但不限于以上材料。
六、綠色數據中心自評表
(一)能源高效利用
1.電能利用效率
2.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
3.單位信息流量綜合能耗下降水平
4.能源利用智慧管控水平
5.余熱余冷利用水平
(二)綠色低碳發展
1.水資源利用水平
2.綠色采購水平
3.綠色運維水平
4.綠色化改造提升情況
5.綠色公共服務水平
(三)科學布局及集約建設
1.科學布局水平
2.集約建設水平
(四)算力資源高效利用
1.機柜資源利用水平
2.算力負荷利用水平
3.網絡資源利用水平